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

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_第1页
1/6
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_第2页
2/6
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_第3页
3/6
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 (高明书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一、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 (一)什么是奖励与惩罚? 奖励是在行为发生后为维持和增强其行为倾向给予的一种报酬。 惩罚是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施加讨厌的刺激,以减低或遏止、消除不良的行为。 (二)奖励与惩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1.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负强化原理: 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境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这个“厌恶刺激”叫做负强化物。 撤去厌恶刺激,就等于获得了奖励。 消退的原理:在一个确定的环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外界环境不予理睬,那么,今后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三)奖励与惩罚的形式 1.奖励的形式 ①根据内容分,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②根据方式分,奖励还可分为代偿式奖励和给予式奖励。 ③根据奖励的实施者划分为学校组织给出和拥有某些权力的个人给予的奖励。 2.惩罚的形式 ①按 内容分,惩罚可分为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 ②按 方式分,惩罚还可分为代偿式惩罚和剥 夺 式惩罚。 ③根据惩罚的实施者划分为学校组织给出和拥有某些权力的个人给予的惩罚。 ④ 按 照 行为发生后给予的惩罚,可以分自 然 惩罚与人为惩罚 自 然 惩罚不是外人给予的,而 是儿 童 做出行为后自 然 的结 果 。用 儿 童 自 身 行为的过失所 造 成 的“自 然 后果 ”,使儿 童 感 到 不愉 快 甚 至 痛 苦 的体 验 ,从 而 改 正 过 失。由 于自 然结 果 是令 人不快 的,儿 童 在做出类似行为的可能性自 然 就减少 。这可以看 作是无 意 识 的自 然 学习 。 学生的理解 力能够 在自 然 后果 与行为之间 建 立 明 确的联 系 ,通 常 就不需 要 再 人为地设 定奖惩,让 自 然 后果 直 接 起作用 会更 有效 。 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可以用自然惩罚,例如: 不良行为 自然惩罚 故意吃饭慢 没吃饱就收拾了餐桌 嘲弄同学 同学不和他玩耍 不洗脸 被同学嘲弄脸上脏 起床拖拖拉拉 上学迟到被老师责问 不完成作业 被老师留校做作业 故意打破玩具 只能玩坏玩具 攻击其他同学 被同学冷落、排斥、孤立 人为惩罚是指行为发生后,外人给予行为人一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