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 而且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海权"的概念一定要纳入主权和国际法范畴来讨论, 而不能仅仅纳入“海上力量”范畴来讨论,更不能与"海上力量"混同使用。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 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 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是大国兴衰的“晴雨表”,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 而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 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 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 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 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 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 稳定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 中国是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国家。由于三面陆上的安全压力,使中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了强大的陆军而非海军力量。同样, 这种地缘政治特点和中国“海权”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的“海权”即使拥有与美英国家同样的财力, 在实践中也不需要追求世界性的海上权力。中国“海权”应是有限“海权”, 其特点是它基本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 解决的性质可分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的策略又可分为被动解决和主动解决等。东海问题,基本上只有日本问题。 而钓鱼台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