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北仑区岷山学校虞赛红【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9 例 10。【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及用“四舍五入法” 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节课的 "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 "进一法 "和"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例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知道生活中除了用 "四舍五入法 "的方法求近似值,有时还需要用别的方法求近似值,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本节课根据两个具体的情境,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与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教学设想】本节课将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价,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梳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本节课我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秋游情境将两个例题和对比练习题贯串起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等形式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后,能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深刻体验到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学会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去思索。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同学之间的互相补充、评价质疑中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最后通过多层次练习强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类化,拓展思维,提升能力。【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价值。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乐趣。4.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