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

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_第1页
1/8
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_第2页
2/8
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_第3页
3/8
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这需要我们调整思维,寻找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路径——难言“解决”不如努力“应对”作者:叶敬忠《光明日报》( 2015 年 08 月 18 日14 版)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自2002 年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的重要主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十余年过去了,持续的城乡不均衡发展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留守儿童问题呈强化之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从 2004年的约 2000 万增加至当前的 6100 多万。留守儿童面临的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而新的问题却不断出现。留守儿童自杀、溺亡、遭受性侵、越轨犯罪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留守儿童现象是现代化之殇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与其说是家庭分离之痛,倒不如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通常的解释是: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不仅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户生计水平。借用经济学者的话语,城乡迁移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它是农村家庭在进行权衡计算之后理性选择的结果。然而,农村留守家庭沉重的生活现实果真是家庭自主选择的结果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尤其是,通过城乡壁垒的松动和对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将农业劳动力引向城市,以便“现代部门”能够以廉价的工资水平获得大量劳动力。农村存在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作为工业化所必需的粮食、原材料和劳动力的输出地。在资源被转向城市的同时,传统的农村也愈加受到商品化的侵蚀与挤压,对此,农民的直接感受是:在农村“什么都需要钱”。一位农村妇女说:“盖房、婚丧嫁娶、人情往来、水电、孩子上学、吃穿样样要花钱。盖房时欠下的债还没还完,农药和肥料也都是赊来的,等卖粮的时候再把钱还上,孩子上大学最费钱,到时候肯定还要向亲戚借些。”巨大的货币压力迫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忍受亲人分离之痛,到城市去寻找谋生之路,“在农村没有出路,得出去找钱”是农村青壮年的真实写照。关键在调整城市偏向的发展方式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众多社会问题之一。它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整体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然而,在短时期内,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