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氮在农业上的应用一、什么是石灰氮?石灰氮又叫氰氨化钙、黑肥宝,含氮 20 %左右,因含有石灰成分,故叫石灰氮,其分子式是 CaCN2,是一种黑灰色带有电石臭味的油性颗粒,是药、肥两用的土壤净化剂,具有土壤消毒与培肥地力的双重作用。石灰氮遇水产生氰氨、双氰氨,能杀灭有害病原菌及线虫等有害生物。石灰氮含氮素17 ~ 20%、含钙 50%,由于不易淋溶,可以防止土壤酸化,改良土壤结构,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增加土壤钙素和有机质,能使有效氮均匀缓慢释放,其有效成分全部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氮,没有残留,满足大多数作物的需求,肥料的有效期达80 天以上。二、石灰氮应用的历史与现状石灰氮是一种有 100 余年应用历史的化学肥料。二十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石灰氮在我国农业上开始广泛应用, 如作水稻的基肥、调节土壤的酸性、 补充植物的钙素等等。随着化肥工业的崛起,农用石灰氮因其施肥时操作复杂、价格比较高等缺点而逐步退出了这一领域。近年来,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对石灰氮重新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石灰氮是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极具使用价值的一种生产资料,这也使得石灰氮这一古老的肥料又焕发了新的活力。三、石灰氮作用机理和作用条件1、作用机理石灰氮是氮化肥中惟一不溶于水的肥料,它施入到土壤中后,先与土壤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氰氨化钙、氢氧化钙、游离氰氨和碳酸钙。氰氨化钙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交换形成游离氰氨,进一步水解生成尿素,再进一步水解为碳酸铵。由于石灰氮中的氮素缓慢释放, 而最终分解形成的铵态氮在土壤中又不易淋失,故氮肥肥效期可达3~4个月,能满足蔬菜作物前期生长对氮肥的需求,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量,降低农产品中硝酸盐的含量和对地下水的污染。石灰氮在土壤中分解产生的氢氧化钙,又能对酸性土壤有中和作用,还可预防作物缺钙症,增厚果皮及增强果皮韧性,减少果实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如番茄脐腐病、白菜的干烧心病等,同时还可增加水果及蔬菜的耐贮性。石灰氮还能促进堆肥中秸秆等有机物的分解。石灰氮在分解为尿素的过程中产生的氰氨,对有害生物具有杀灭作用,它能减少地下害虫危害,驱避蜗牛和田螺,长期使用可抑制线虫的发生,还能杀死土壤中残存的病原菌,减少土传病害,并能抑制杂草的生长。石灰氮在碱性土壤中分解形成的氰氨,可进一步聚合而形成双氰氨。氰氨和双氰氨都能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性,阻碍硝化作用,使施入土壤中的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