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_第1页
1/6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_第2页
2/6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_第3页
3/6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 《庄子·秋水》中有一段庄子与惠施的有趣的对话。其文如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庄子日:“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乎?”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这段对话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庄子究竟采用了什么方法,使“鱼乐”这个本来缺乏证据的观点变成了证据确凿得令惠子无法辩解的观点?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须从简化问题入手,正如笛卡儿所说:要理解一个问题,必须从一切多余的因素中把它提取出来,让它尽可能简单。 在这段对话里,一共有三处立论的地方。庄子确立了两个论点,一个是:“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另一个是:“子非吾,安知吾求知鱼之乐”;惠子只有一个论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鱼乐”的观点一开始就被提出,然而他并没有提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鱼是决乐的,这就是伊姆雷·拉卡拉斯所说的:立论忘掉了证明。庄子的第二个论点,即“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乎?”这个论点本来是合乎逻辑的,就是说,你不是我,你就无从知道我的心里了解了些什么。事实确实是这样,一个人肯定无法完全地了解其他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问题在于,庄子提出这论点的目的,是要为他的第一个论点提供支持,所以,这个论点的意义就被歪曲了。庄子是这样做的:他巧妙地把“鱼乐”这个本来缺乏证据的不合理的论点放在了第二个论点之中,把“你不是我,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我的心里想什么”这个论点变成了:“你不是我,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我心里是知晓鱼的快乐的”。 惠子的论点本来十分合乎客观现实的逻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错,人与鱼不是同类,无法进行交流,特别是情感方面,更没有沟通的可能,庄子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与否。值得注意的是,惠子的立论有一个隐含的逻辑前提:先不管鱼是不是快乐,只要庄子不是与它同类,就无从得知鱼的快乐与否。 从全部对话来看,似乎庄子最后赢得了辩论,他得出的结论是:“子日:‘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就是说,不管惠子你如何进行辩解,你旱就知道我是知晓鱼之乐的,你从一开始就支持了我庄子的观点:鱼乐。 庄子与惠施是终生的好友,两人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但却棋逢对手。惠施死后,庄子哀叹“我再也找不到对话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子非鱼之逻辑“博弈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