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疗法治疗基本内容 1、针具 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 10-15 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 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 a、1%奴佛卡因 2-5 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 5 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 5 毫升,确炎松 A1 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 2-3 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 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 2-5 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 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 5-7 天不等。 (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小针刀疗法治疗临床应用 1、颈椎病 取穴:痛点为主穴。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轻轻纵剥 1-2 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 2、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 取穴:找出压痛最明显处。 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向后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再曲屈肘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