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014年水城县米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内倮么村猕猴桃低产园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六盘水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0一四年十月十三日目录一、项目区基本情况二、项目任务1三、资金概算及筹资方案四、效益分析五、主要措施水城县米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内倮么村猕猴桃低产园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根据省农委关于做好2014年省级蔬菜、水果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黔农发〔2014〕104号文件的精神,为使水城县猕猴桃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计划对米箩农业园区倮么村猕猴桃低产园进行改造。结合我公司对猕猴桃生产状况,进一步做大做强对猕猴桃产2业,带动广大农户实施猕猴桃种植增收致富,为顺利实现低产园改造建设目标。现提出对低效益猕猴桃园改造增产的具体实施方案。一、项目区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概况猕猴桃基地规划区域隶属于六盘水市水城县,项目建设区位于西南三省的交汇处,是云南昆明通向全国各地的咽喉要道,水盘高速、水黄高等级公路、两水线、威水线、毕水兴高速、大烟线等公路四通八达,为基地建设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资源情况,气候资源,规划区域最高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900米,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310天,年日照时数1560小时,年总积温4950℃,平均海拔1000~1100m,年均温16~18℃,年平均降水量800~1300mm,有明显的小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比较适宜栽培红阳猕猴桃。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的灌溉及饮用需要。项目区土地面积较广,土壤为黄棕壤、紫色土等,土地肥沃,并且无污染,完全能满足红阳猕猴桃对土壤条件的需求。自然环境,项目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2004年6月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分析该项目区域环境空气、灌溉水及土壤环境质量,符合5010-2002《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条件》标注要求,评价指标合格,已于2005年通过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适合发展无公害食品和农产品生产。社会经济情况,项目涉及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求真务实,人民勤劳,人均纯收入在3200元,劳动力充足,且获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证书”人数达100余人,水、电、路、广播、电视实现组组通,公路组组及园区内均通,其他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通话户也达50%以上,随着农业综合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民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愿望很高,许多农户通过培训学会了科学种植技术,部分科技示范户通过种植蔬菜、果树、发展养殖业,年均创收数千元,为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示范作用。交通条件。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区靠近水黄高等级公路,距六盘水市区仅30余公里;水盘东线公路横穿境内,距水黄公路19公里,距水柏铁路勺米火车站23公里交通将更加便捷,交通便捷。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项目实施产品销路打开市场信息之门。基础设施情况规划区域内基本设施除水、电、路已全部覆盖,机防队、太阳能杀虫灯等都有相应的配套。项目区内已建成1092亩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基地内的作业道已覆盖,小水池已全部覆盖,已建设贮量为50吨的冷藏气调保鲜库一座,该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产品的贮藏保鲜提供后续保障。经济条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业产值在逐年增长,总体看来,增长势头良好。如何利用“红心猕猴桃”的品牌优势来壮大猕猴桃产业,带动全县的农业增长,除了增加种植面积外,在现有茶园资源的基础上对低产茶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猕猴桃的产量,使之规模化、市场化,提高经济效益,是做大做强猕猴桃产3业,提升“猕猴桃”品牌影响力的必经之路。2008年引进红心猕猴桃新品种在米箩乡倮么村栽培1092亩,挂果期维持2年后,近几年产量急剧下降,果实品质变差。二、项目任务(一)建设规模本项目共改造低产猕猴桃园800亩,旧园零碎地块新建300亩,新流转土地建园400亩,共1500亩。(二)建设内容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现无公害果园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项目建设具体内容:1.清园(清除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