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示范小学赵艳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初步感受故事的一波三折。3、整理初学学习报告。【教学流程】一、导入:课前唱《西游记》主题曲。1、送给大家一首歌,播放《西游记》主题曲。2、会唱的跟着一起唱好吗?3、歌中的猴哥叫什么名字?他最典型的一个动作是什么?能不能演一演?4、孙悟空这个人物出自哪一本书?《西游记》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著作之一。5、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二、预学:1、轻声自由读课文。指读要求: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②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③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2、整理预学收获。三、互学与展示:1、咱们中国人很喜欢“三”这个数字,比如一个成语叫“事不过三”,刘备请诸葛亮叫“三顾茅庐”。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我们课文中就有哪些“三”呢?找的越多越能干。板书:(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唐僧三责)请看黑板的三个“三”,你能不能用简单的线段、箭头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要说出理由。2、现在谁能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初步感受吗?3、现在给你一个挑战:你能很快地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4、交流一打(2-4)二打(5-6)三打(7)五、作业:1、抄写词语2、继续预习课文,感知三打的不同之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语言文字,体会文字刻画人物形象的妙处;赏读《西游记》原著片段,通过对比阅读,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课文。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大意有所了解。谁来看着大屏幕出示的填空题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出示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前()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2、下面我们就先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二、品读语言,感受人物性格(一)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A(课件出示)“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指名读,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师:这里孙悟空怎么样?(着急)从哪里看出来的?只有“着急”吗?一般人知道是妖精的话,早已逃之夭夭,看出什么来了?)(勇敢、聪明、厉害、)师:所以说这里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善于识破,勇敢B(课件出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从这句话又能看出孙悟空有着怎样的性格?(果断,毫不犹豫)C、(课件出示)“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从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来?(对师父忠心耿耿,除恶务尽,明察秋毫,果断,敢作敢为)D、(课件出示)“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从这里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呢?(聪明,机智,有恶必除,除恶必尽)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暗中”“藏”“迎”这个“笑”你体会到了什么?(嘲笑、自信、调皮)“抡”字告诉我们孙悟空打得怎么样?(打得准,打得好)让我们一起跟着孙悟空来打一打,读!小结:通过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我们体会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板书)、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