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微笑——玄妙的心理暗示段塘学校董莉莉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指的是老师通过含蓄的语言、 示意的举动等诸多间接的方式, 巧妙地向学生发出积极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期望信息,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微笑,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玄妙之处无穷。 若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 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一、平和的微笑能拉近师生距离案例一:上课铃响了,教师走进教室,在讲台上站定,面带微笑地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学生, 学生很快就能安静下来。 师生问候后, 课堂教学很顺利地开始。案例二: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闹哄哄的。教师见此情景,非常生气,一进教室就狠批了学生一通。结果,整节课上师生间犹如隔了座山,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解析:学生的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教师平和的微笑是春天里的和风细雨,它不仅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而且从一开始就暗示学生接下来将是一节令人愉快的课。因此当学生看见老师面带微笑走进课堂的时候,从心里感受到老师会带给他们快乐,是可敬可亲的,也就从心底认同老师了。有些老师也许是“眼里见不得沙子”,总摆脱不了师道尊严。他们很少对学生“施舍”笑容,他们的脸上不是阴转多云,就是多云转阴,很少有那“阳光灿烂”的日子。学生一见老师就“怕”。师生间产生隔阂,教学效果自然就相对差些了。二、鼓励的微笑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泊船瓜洲》时,用微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明确了王安石诗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所表达的情感——老师:“从这两行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我能体会到作者离家非常近,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老师微笑问:“真的有这么近吗?”学生对于这问题似乎一下子难以确定答案,徐老师又笑着提示:“古人出门靠的是什么交通工具?”老师依然用他一贯灿烂的笑容期待着学生的回答。学生们在老师微笑的鼓励下,思路豁然开朗:“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老师乘胜追击:“为什么诗人却觉得只有“一水”“只隔”呢?”此时,学生们茅塞顿开: “王安石人在途中,心系家乡,作者思乡心切啊! ”⋯⋯解析:“乐思方有思泉涌”,许多事实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