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泉州边远乡村小城镇建设争做沿海与闽西经济往来的小桥梁杨梅乡人民政府杨梅乡地处德化县西北部,是泉州市最边远的乡镇之一,与尤溪县中仙乡、坂面乡和永泰县洑口乡等毗邻,距离德化县城76公里,全乡土地面积106.6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3.9万亩、耕地总面积4359亩),辖7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80人。杨梅乡境内峰峦迭起,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趋低缓,交通相对不便,属典型的中山区。杨梅乡党委、政府立足山区实际,根据杨梅乡独具的山多、水足、矿富的三大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了“加强农业、发展林业、壮大企业、培育矿业”的发展战略并坚持实施,走出了一条较为适合杨梅发展的路子。现就杨梅乡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存大问题及今后思路提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全力培植特色产业。一是培育特色种养业。历年来,我乡采取补贴撂荒地复耕、扶持种粮大户、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稳定粮食生产,新增粮食播种面积600余亩,全乡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843亩,培育50亩1以上种粮大户1户、20亩至50亩种粮大户4户。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培育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引进62株新型抗癌水果——美国蓝梅在本乡种植并获得成功,为福建省首例;引导农民种植名贵树种——红豆杉,现已成功移栽1.5万株;引导农民利用荒山种植茶叶280多亩;引导农民科学管理油茶园,对3000亩丰产油茶林进行培育;大力发展山羊养殖基地,培育50只以上山羊养殖户5户、100只以上山羊养殖户2户,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毛竹林生产经营机制,促进承包经营权流转,全乡已建成毛竹林丰产示范片6000亩。二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资金360万元,完成783亩国土项目土地整理和农业开发项目,新开设、改造生产路、机耕路16.5公里,建设U型槽、砼水渠11公里,沏筑水坝5座,建造平板桥7座,新建蓄水池4个,配套铺设输水管道6.4公里,建设防汛护岸910米,完成工程砌石6900立方米,进行土地平整560亩,修缮水圳6.3公里,完成了杨梅、云溪、白叶、上云等4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500多户、2000多人的用水困难问题。三是推动企业平稳发展。积极引导企业树立规模经营理念,完善科学管理制度,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稳定提升经济效益。今年来,在塑料米加工厂、水电企业、木材加工厂等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加大矿山企业探矿力度,摸清矿产品种和储量,目前西乾、安村、青云2等矿业公司正在积极筹集资金投入,有望在近期内实现稳定生产。(二)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促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一是实施乡村美化工程。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展家园整治行动和夏季消毒灭源活动,强化乡容村貌整治。投入资金60多万元,建设镇区沿溪护岸公路1.5公里,村道绿化3公里,铺设水泥方砖2100平方米,建设拦水坝4座,道路硬化400多米,绿化带改造120平方米,新设垃圾收集坑5个、垃圾箱10个,建设垃圾填埋场1个,新建村级标准篮球场2个,购置健身器材1套,开通了杨梅村沿溪路、环村路,新设立各主要路口交通指示牌,对旧厕所三化池进行了改造,加固了街头灌溉水坝,使镇区每户人家都有3米宽道路可行,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并对沿溪路进行了绿化,进一步美化环境,从而提升了家园生活品位。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五好家庭”、“平安家庭”、“文明家庭”、扶助孤弱、“双学双比”等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进村入户,在全乡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涌现出了一批文明家庭。着力创建杨梅村、云溪村“农家书屋”精品工程,组织纸龙、纸狮参加市、县节日活动表演,现在己组建一支完全由村民组成的民间舞纸狮表演队,积极参加市、县的一些文艺汇演,从而为我乡特有的民间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3保护作用。2007年,杨梅乡云溪剪纸工艺和纸狮传统民俗己被列入泉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目前,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正在进行中。三是落实民生保障工作。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最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