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_第1页
1/10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_第2页
2/10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_第3页
3/10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中国自古以来对青少年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认为对青少年应该十分重视,因为英雄往往在他们当中产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千万要加以爱护。另一种看法是“嘴上没毛, 办事不牢”。认为青少年的学识和经验都不够丰富,办起事情来毛手毛脚,常常会把事情办坏,所以不能依靠他们。必须等到他们长了胡须,即成年以后,积累了足够的学识和经验,办起事情来稳稳当当了,才能依靠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哪一种正确?回答自然是前一种正确,后一种则是片面的观点。青少年当中确实有些人毛手毛脚, 办起事情来勇敢有余, 经验不足,办不成事情,甚至会把事情办坏。但是这不是普遍现象,大多数的青少年都具有上进心,把事情交给他们去办,只要事先耐心地加以指点和引导,他们还是会小心谨慎地从事,即使一次两次失败了,也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把事情办好的。嘴上长了毛的成年人或老年人,办起事情来也并不见得个个都是十拿九稳,失败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不应该看到青少年当中有些人办不成事情,就说青少年都靠不住。 事实上,年岁大小和办事成功与否没有必然联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是在青少年时代成才的。18 岁以前就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或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立了大功、或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或在科学上有所发明创造的人,为数是不少的;18 岁至 25 岁之间在各方面做出了成绩的人,则更是多得不胜枚举。请看下面这些实例: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是近邻, 齐强鲁弱,齐国经常欺侮鲁国。 有一次,齐国派兵攻打鲁国,鲁国危在旦夕,许多文官武将只顾自己逃命。这时候,少年汪踦〔 yi 倚〕为了挽救国家的命运,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站出来,带着乡亲们跟齐军血战于郎地( 今山东鱼台县东 ) 。最后汪踦虽然牺牲在战场上,但是齐军被打退,鲁国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汪踦年龄虽小,却做出了保家卫国的壮举,这说明他已经是一个成才的少年。对于汪踦英勇卫国的精神,连儒家的老祖宗孔子也大为感动, 有人认为未成年而死称“殇 〔shang 伤〕”,不得隆重礼葬, 孔子认为对汪踦这样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而献身的少年应破格对待,不能草草收殓,应当隆重礼葬。战国时期,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国,经常互相攻伐。秦王嬴政想要统一全中国,他首先想得到赵国的土地以扩充本国的河间( 今河北省) 之地,就先跟燕国和好。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