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室一站(心情驿站)工作项目之广大新青年:新生适应关怀计划之“舍友伴我行”成长小组计划书项目策划:广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项目执行:学院心理工作站一、问题界定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的人际交往场所,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对的最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大学生寝室是学生最为集中, 滞留时间最长的社区 , 是学生生活休息、思想交流、 信息沟通、 情感传递的主要场所, 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的重要阵地, 但也是人际关系紧张的高危地带和主要矛盾的集散地。那些处在未形成良好、合作、融洽的心理氛围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于合作的特点:而在同伴关系融洽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心态则以欢乐、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因此,宿舍团体凝聚力的建设有助于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团队合作,启航快乐的人生之旅。二、需求评估大学新生适应问题调研表明,大学生感到困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舍友的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就是朝夕相处的室友了,新生适应期又是形成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关键期。处理好寝室关系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加强舍友之间的沟通,学会相互理解和接纳他人,毕业后回忆起几年的寝室生活,宿舍将是一个值得回忆的温暖小窝,四年的大学经历也将随之光芒而非黯然。同时,“广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建议学院成立心理工作站,在每一栋舍区设立“心情驿站”,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健康委员, 每个宿舍设立心理保健员。因此, 心理中心和学院心理工作站携手在五室一站(心情驿站)和新生适应教育中开展“舍友伴我行”大学生成长小组活动,帮助新生走好大学生涯第一步,形成宿舍团体凝聚力,学会处理良好人际关系,学会团队合作。三、小组基本情况1. 小组名称:“舍友伴我行”成长小组2. 小组性质:成长小组、学习小组、自助小组3. 小组规模:由宿舍成员6-8 名组成4. 参加对象:全体新生5. 拟定开展小组的频率和每次小组时间:每月开展一次,共6 次,每次 60-90 分钟6. 小组拟开展的地点:宿舍或户外拓展地7. 小组成员:全体舍友8. 小组执行组织框架:下行为传达;上行为上传四、小组总目标及具体目标总目标:通过宿舍生活分享会,达到舍友沟通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