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无心理疾病和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 . 自我意识正确;2 . 人际关系协调;3 . 性别角色分化;4 . 社会适应良好;5 . 情绪积极稳定;6 . 人格结构完整 二、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到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疾病模式和健康模式; (三)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1 .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 2 . 评估性会谈:是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评估性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又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2 .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 .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途径 1 .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1 )使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4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以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2 .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2 )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3 )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