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装片的制作 一. 教学内容: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装片的制作(注:从本周开始转入复习阶段)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装片的制作 难点: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解决相关操作问题,对相应的题型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 具体内容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2)显微镜的成像 ①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 ②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①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取镜与安放: a.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b. 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对光 :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自亮的视野。 低倍镜观察: a.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c.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② 高倍镜观察 a.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b.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c.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d.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③ 注意事项 a. 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 b. 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使之接近装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及装片。否则会压碎装片和损坏物镜(l0x物镜的工作距离为 0. 5-1 cm)。 c. 有必要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低倍物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因为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人,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物镜看到的只是低倍物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d. 换高倍物镜时,千万不可将镜筒升高,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 e. 使用高倍物镜之后,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