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用人核心四步骤(分析透彻)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曾国藩在用人、识人的时候其实已经具备了社会学上的系统论意义,这比我们中国古代简单的“唯才是举”论是要进步了不少。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和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好学善思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当时西学东渐的社会思潮有关。曾国藩因为关注西学,甚至引导自己两个儿子一个去学西方社会科学,一个去学西方自然科学,他的分析眼光也在这个过程自然受到西方社会学的影响,所以他的人才论才会有了典型的社会学意义。下面请看他在用人、识人上的完美四部曲,简直神了! 曾国藩总结了相人之术的总口诀: 要看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关键要看他的眼睛和鼻梁。 要看一个人是不是虚伪,是不是喜欢说谎话,主要要观察他的嘴唇。 要看一个人将来能做多大事,要看他的气概和气度。 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富贵命,也就是将来能不能飞黄腾达,主要要看他的精神状态。 要看一个人聪不聪明,要看他的手,其实也就是动手的能力。 要看一个人会不会经历磨难,要看他的脚和脚筋。要看一个人说话、干事是不是有条理,主要要凭借他的说话内容与说话方式来分析。 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素质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以及他做事的成败,所以曾国藩看重这些方面的观察,也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符合人才的选拔条件。究其本质,曾国藩还是着眼于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素质,而这些其实是就是曾国藩识人时的重心所在,曾国藩识人的本质就是选拔人才。 倘若我们如果能够综合曾国藩在家训中,包括他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所提出的用人理论,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曾国藩所谓的人才论相比较于“唯才是举”这种说法,还是相当独特的,也就是说,确实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事实上,所有成功的人基本上都很会发现并使用人才,这基本上也是作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首要条件。像刘邦,相比较于项羽,可以说是一无是处。要知识没知识,要文化没文化,要长相没长相,要力气没力气,甚至出身也远不如项羽,人家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刘邦呢,最早不过是个无业游民。但刘邦只有一点比项羽强,就凭这仅有的一点优势,他最终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刘邦唯一的一点优势,就是他肯用人,他会用人,他能真正做到唯才是举,甚至连陈平这种据说是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人,他也不管,也照样重用,这才叫真正的唯才是举! 总的来说,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认为用人要分为四部来进行,我们可以称之为“用人四部曲”。 第一步“广收”。 曾国藩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