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应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必定与可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应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必定与可能 【摘 要】“智能化领跑教育信息化 2.0”正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讨论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共识。但目前学校教育的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学校是手工“工场”,而非机器生产的“工厂”,多数教育工作者并未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为应对未来教育进展的需求,教育工作者需明确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与技术限度,需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把握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本文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三层次相互作用模型:①潜在作用层次,源于人类的知识和知识实践的纽带作用,改变知识实践方式的人工智能必定会影响主要是知识传播实践的教育活动;② 直接作用层次,人工智能帮助教育实现教学自动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提供课程内容,教育为人工智能培育人才、提供实践场域;③ 间接作用层次,人工智能更活跃,通过对个体、社会的影响提出新的人才培育需求,倒逼教育变革。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相互作用的“推拉”效应、大规模教学个性化需求、教育机构降低成本分工细化等因素作用下,教学自动化具有逻辑必定性,而教育进展与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公众人工智能意识提升、前期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的宏观政策等因素,使教学自动化具有现实可能性。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讨论尚难支撑大规模教育智能化实践。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讨论亟待超越技术、产品开发与应用设想讨论,亟待开展有关人机分工教学法的机制与效果及其对教育机构的全面影响的系统化理论讨论与高生态效度的实证讨论。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学自动化;人工智能;知识;知识实践;知识传播;知识应用;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XX)1-0025-11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引发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与就业市场巨变的预期。人工智能成为大企业和国家进展战略的核心(国务院, 20XX; 吴飞, 等, 20XX)。科技、经济、社会的变化必定曲折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法。作为直指人类智能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不但会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倒逼教育变革,而且会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20XX 年 4 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智能化领跑教育信息化 2.0”(王珠珠, 20XX)。近期,已有讨论者关注这一主题(如: 潘云鹤, 20XX; 贾积有, 20XX; 刘德建, 等, 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