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案例分析2 案情:河南新野不服颁发《离婚证》“民告官”案宣判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一男子为了甩掉自己身患精神分裂症的妻子这一“包袱”,将妻子哄骗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而民政局婚姻登记人员在不经审查、询问,盲目就为其办理了“离婚登记”,并颁发了《离婚证》。后被妻子的母亲发现后,一怒之下将民政局告上法庭,要求法庭依法撤销所颁发的《离婚证》。被告新野县民政局辩称:原告起诉民政局主体不对,县民政局不是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应起诉我局婚姻登记处,婚姻登记处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经我们调查,婚姻登记处,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给原告和第三人办理离婚证,程序是合法的。当时对原告进行询问时原告是清醒的,女方也没有提出自己有精神病,我局办理的离婚登记没有错。而该男子也辩称:原告患病离婚前就有病,但我们去办离婚证时,她是清醒的,我也没有打骂过她,属于离婚自愿。请求维持民政局颁发的《离婚证》。但对其陈述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陈述成立。 1月 17 日,河南省新野县人民法院已判决新野县民政局败诉,违法颁发的《离婚证》被判撤销。从而,既捍卫了法律尊严,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力的监督了依法行政。3 问题:1、新野县民政局是否是合格的诉讼主体?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便民原则确定农村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具体机关。依据上述条例规定,婚姻登记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此,原告起诉新野县民政局为诉讼主体是正确的。新野县民政局是适格的被告。 新野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虽然具备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但他是新野县民政局的内设机构,不具备行政诉讼主体资格。故此被告认为民政局不应作为被告的理由不能成立。 2、民政局对于原告的精神分裂症认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关于原告的精神分裂症认定问题。庭审中,被告认为在给原告及第三人办理离婚登记时,经询问原告,认定原告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办理的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该条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应询问相关情况,被告称询问过原告,但没有提供对原告进行询问记录的证据,庭审中原告又否认,故被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