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 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实证 主义(孔德) :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 ( 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 (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 (4)“价值中立”的要求; (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 类社会自 发秩序的理 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社会 动力学(孔德): 关于人 类自然 进步的一般理 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 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 ; 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 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社会有机体 论(斯 宾塞):19 世纪实证 主义 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 论观 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 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 说 ,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 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 检验 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 维护有机体的 稳定和 团结 的功能。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 斯宾塞、俄国社会学家P·von 利林 费尔 德、德国社会学家A·舍弗勒等。共同体与社会(腾 尼斯) :是 腾尼斯社会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其用来说明社会与 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 类型模式。是人 类共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