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绒山羊场副结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肠黏膜增厚形成皱褶等,牛羊感染可造生产性能下降,淘汰率增加等严重危害。绒山羊作为我省本地特有品种在羊的遗传谱系保存及特色农牧经济发展等方面举足轻重,而副结核的感染对于绒山羊有着巨大危害,因此针对绒山羊的副结核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的研究及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技术规范提供了针对副结核的诊断、防治等具体综合防控措施,为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根除提供技术支持,对有效防控副结核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二批辽宁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辽质监办发〔2018〕352号),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主持《规模绒山羊场副结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标准的制定工作,项目计划编号2017319。(二)协作单位根据 《规模绒山羊场副结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标准编制需要,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为项目协助单位,参与标准的起草、论证等工作。(三)工作过程项目下达后,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项目组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研究和制定标准的编制工作方案,认真开展标准制定工作。1. 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启动标准项目标准项目下达后,立即联合协作单位,抽调各方面精干力量,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与工作进度要求,全面启动编制工作。2.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开展试验,撰写标准初稿为更好地对我省各地规模绒山羊场副结核病防治人工作进行具体的规范性指导,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于2015 年起,对全省各地规模绒山羊副结核流行现状以及在副结核病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 净化情况等开展调查工作,收集副结核病等方面的相关技术资料,总结副结核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开展相关试验, 为绒山羊副结核病综合防治规范的编写提供原始技术资料。2017 年 9 月~ 2017 年 12 月,在充分听取了各市县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绒山羊养殖户、 技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标准起草小组对当前我省规模绒山羊场副结核防治技术资料、经验、 研究水平及社会意义等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同时参考相关技术标准,编写了 《规模绒山羊场副结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初稿。本标准制订过程中参考标准情况见表1。本标准制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