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试论在小学阶段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摘要 :在现行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关于关爱生命教育的内容散、少、迟、旧、远,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观、生命观。开发小学阶段以关爱生命为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能补充和消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有关关爱生命教育内容的不足和缺陷,使学校教育人本化、人性化。关键词: 校本课程关爱生命开发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和谐发展的人本教育以成为 21 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国家为了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补充和消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统一、过于宽泛、过于系统的不足和缺陷。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发展的要求,整合本校课程资源,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第三级课程,开设校本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经过教育案例分析和网上查新,深感应该开发小学阶段以关爱生命为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一、开发以“关爱生命”为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必要性㈠政策依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出: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程管理)中还指出: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确立了课程管理实现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的体系,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国家规定统一课程的格局。学校具有开发校本课程和一定程度的课程选择权力。这不仅是课程权力的再一次下放,而且改变了学校校长、教师从一个比较机械的课程消费者和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一个积极的课程参与者、设计者、开发者与管理者,从而使校本课程的设置更加适合个体学校特色发展以及张扬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3、22)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行为规范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从- 2 - 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部 2004 年 3 月 29 日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修订稿)》第 19 条“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