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戏曲的抒情中心到戏剧的叙事中心的转移摘 要 :王 骥 德 的《 曲 律 》与 李 渔 的《 闲 情 偶 寄 》在 中 国 戏 剧 史 上 占 有 重 要 的地 位 ,具 有 很 高 的 理 论 价 值 ,为 我 们 研 究 古 典 戏 曲 提 供 了 参 考 。王 骥 德 受 诗 学 传统 的 影 响 ,将 词 曲 纳 入 到 诗 的 传 统 之 下 ,对 戏 曲 的 评 论 也 不 自 觉 地 采 用 了 诗 学 的批 评 标 准 ,着 重 从 曲 的 音 律 这 个 角 度 展 开 自 己 的 戏 剧 理 论 。李 渔 的 反 传 统 的 戏 剧理 论 突 出 强 调 了 传 奇 的 “ 叙 事 因 素 ” 和 “ 情 节 趣 味 ” 的 效 果 , 提 出 “ 结 构 第 一 ”的 新 论 , 实 现 了 古 典 戏 曲 从 戏 曲 的 抒 情 中 心 向 戏 剧 的 叙 事 中 心 的 转 移 。在 中 国 传 统 戏 曲 发 展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明 代 王 骥 德 和 清 初 李 渔 的 地 位 是 不 可 忽视 的 。王 骥 德 的《 曲 律 》是 我 国 传 统 戏 剧 理 论 史 上 第 一 部 有 着 重 要 地 位 的 全 面 系统 的 理 论 专 着 ,多 角 度 深 入 总 结 探 讨 了 中 国 古 典 戏 曲 的 一 系 列 重 要 规 律 。李 渔 的《 闲 情 偶 寄 》是 中 国 传 统 戏 剧 理 论 史 上 的 集 大 成 之 作 ,两 书 都 有 很 高 的 理 论 价 值 ,两 者 之 间 的 比 较 是 一 个 非 常 值 得 探 讨 的 话 题 。一 、 古 典 戏 曲 从 被 束 缚 到 走 向 独 立王 骥 德 在《 曲 律 · 杂 论 下 》中 说 :“ 今 之 词 曲 ,即 古 之 乐 府 ”。可 见 他 自 觉将 词 曲 纳 入 到 诗 的 传 统 之 下 ,这 也 是 由 于 他 常 以“ 大 雅 之 士 ”自 居 ,不 屑 于 那 些市 井 俚 俗 优 人 自 制 之 曲 ,最 重 要 的 是 他 受 到 了 诗 学 传 统 中“ 风 教 论 ”以 及 对“ 温柔 敦 厚 ”的 诗 教 传 统 的 影 响 。王 骥 德 承 继《 诗 大 序 》的 思 想 ,在《 曲 律 · 杂 论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