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台湾林两传中医正骨系列之二疼痛有其结构性的因素,有从骨架、肌肉系统而来,或因组织牵扯、力线动态错误产生,构成运动上的障碍,疼痛因而出现,变样多呈(西医将疼痛分列另名,从治疗的角度看,意义不大)。综言之,就是筋、骨、肌、膜的结构不对。论足弓全身的筋膜是可以依着身体张力的变化而挪移的,而歪斜扭曲的筋膜,很容易锁在身体的两个地方:足弓与腕弓(手腕,其形亦上拱如弓)。因此,此二处亦是还原工作容易产生障碍的地方。最近我治愈了几位非常难处理的老病人,主要的处置是将他们的足弓形状彻底还原,改变了身体直立时的受力结构,由此解除疼痛。腕、足弓的重要可见一斑。正常的足弓(请各位看我的脚—具有完整的足弓构造)正常足弓的外观,在足背内、外两侧是圆滑的弧线,双足平行站立的时候,从后面看正常的腿足,其跟骨与跟腱对正于小腿肚中线,并垂直地面。「不对」的足弓足弓结构不正确有几个诊断依据:★距骨与骰骨顶出:足内踝下的距骨到跟骨间应当平整,表示受力结构正确(此类人通常腰部少病,然少见)。若能摸到距骨突出的棱角,表示从胫骨、距骨、到形成足弓的骨头相互间受力不正确。不正确的系统透过股骨顶向骨盆的力矩会产生问题,下肢的肌肉也会承受不正常的扭、张力。此外足背因受力不均的关系,也不能形成平滑的弧状,触手可见骰骨突出。★腓肠肌结筋、跟腱歪斜:足弓不只是解剖书上所绘韧带与骨骼的连锁。这弓之所以成形,是由接在腿骨上的多群肌肉悬吊维持住的。因此腿部前后两群肌肉的张力必须全等,才能维持正常的足弓。有正常足弓的人,胫前与胫后肌群是软的,摸不到一条条的肌束(引申:骨盆歪的人可以摸到大腿两侧硬挺的髂胫束,骨盆正的人则无)。如此则跟骨不受牵扯,跟腱可维持在垂直正中在线。足弓垮了,腓骨后的肌群就连带歪斜绷紧,腓肠肌两个头不再松软,张力亦不均等。★胫骨与股骨旋转错缝:骨盆受力系统不对,触诊可摸到胫骨与股骨关节相接处的扭转错缝,膝关节周边肌肉张力增加而紧绷(这种旋转是造成退化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足弓受力也必定不正确。细译其中的道理:腰大肌从腰椎第二到五节横突接出,循腹内连到股骨内侧缘。换句话说,股骨外张的角度是被脊椎骨「绝对寻址」着。脑部前庭平衡的控制下,头身脊梁永远维持在正中线,因此骨盆一旦歪斜,股骨与骨盆便旋转脱位,造成周边张力增加。(同理,胸大肌从胸骨柄接到肱骨上,肱骨在某个层面上是给「绝对寻址」着;然而肩胛骨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