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概 [ 清 ] 刘熙载《诗纬含神雾》曰: “诗者,天地之心。 ”文中子曰: “诗者,民之性情也。 ”此可见诗为天人之合。“诗言志”,孟子“文辞志”之说所本也。“思无邪”,子夏《诗序》 “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说所本也。《关雎》取挚而有别, 《鹿鸣》取食则相呼。凡诗能得此旨,皆应乎《风》、《雅》者也。《诗序》:“风,风也。风以动之。 ”可知风之义至微至远矣。观《二南》咏歌文王之化,辞意之微远何如!变风始《柏舟》 。《柏舟》与《离骚》同旨,读之当兼得其人之志与遇焉。《大雅》之变,具忧世之怀;《小雅》之变,多忧生之意。《颂》固以美盛德之形容,然必原其所以至之之由,以寓劝勉後人之意,则义亦通於 《雅》矣。《雅》、《颂》相通,如《颂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近《雅》 ;《雅生民》、《笃公刘》近《颂》 。“穆如清风” ,“肃和鸣”,《雅》、《颂》之懿,两言可蔽。《诗序正义》云: “比与兴,虽同是附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後隐,故比居先也。《毛传》特言兴也,为其理隐故也。”案《文心雕龙比兴篇》云:“毛公述《传》 ,独标兴体,岂不以风异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正义》盖本於此。“取象曰比,取义曰兴” ,语出皎然《诗式》 ,即刘彦和所谓“比显兴隐”之意。《诗》,自乐是一种,“衡门之下” 是也; 自励是一种,“坎坎伐檀兮” 是也; 自伤是一种,“出自北门”是也;自誉自嘲是一种,“简兮简兮”是也;自警是一种,“抑抑威仪”是也。“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此诗人之忧过人也; “独寐寤言,永矢弗告” ,此诗人之乐过人也。忧世乐天,固当如是。“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出乎外也;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 ,入乎中也。 “鸣雁,旭日始旦”,宜其始也;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持其终也。真西山《文章正宗纲目》云:“《三百五篇》之诗,其正言义理盖无几,而讽咏之间,悠然得其性情之正,即所谓义理也。 ”余谓诗或寓义於情而义愈至,或寓情於景而情愈深,此亦《三百五篇》之遗意也。诗喻物情之微者,近《风》;明人治之大者,近《雅》;通天地鬼神之奥者,近《颂》。《离骚》,淮南王比之 《国风》、《小雅》,朱子《楚辞集注》 谓“其语祀神之盛几乎《颂》”。李太白《古风》云: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盖有《诗》亡《春秋》作之意,非抑《骚》也。刘勰《辩骚》谓《楚辞》 “体慢於三代,风雅於战国”。顾论其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