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总结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总结_第1页
1/8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总结_第2页
2/8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总结_第3页
3/8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总结《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期末总结本学期,我们主要从西方翻译学的各个学派学习了有关西方翻译学的一些理论。所以,在进行期末总结时,我按照课本上所划分的学派,从学派简介、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评价这四个方面做了简要总结,最后简单的谈几点在本学期的学习之后我的个人感想。在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语言学派翻译理论、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解构学派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和苏东学派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翻译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翻译的独立学科性凸显出来,一些学者开始引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这批学者被称为西方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派(结构主义),他们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出发,为翻译研究开辟新途径。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尤金?奈达、约翰 ?卡特福德、彼得 ?纽马克、巴兹尔 ?哈蒂姆、罗曼 ?雅克布逊、斯奈尔 - 霍恩比、费奥多罗夫(本书中将其理论放在了苏东学派中的语言学派) 。在这次总结中,我按照时间顺序对语言学派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翻译理论进行了简单概括:1、20 世纪 50 至 90 年代,对等概念是翻译研究的主要思想。 以语言为中心,从语言的结构特征出发研究翻译的对等问题,对等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思想核心(例如:奈达:功能对等? 动态对等;纽马克: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卡特福德:等值 ? 转换)2、20 世纪 80 年代,语言学派开始从语篇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并开始注重语境的研究,在此阶段,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开始逐渐接受文化意识形态对翻译学研究的影响,对翻译的文化转向起了过渡作用。3、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逐渐升温,翻译迎来了“认知转向”“认知翻译”逐渐形成在语言学派之前,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人们对于翻译的认识比较模糊。而语言学派以语言的规律性、整体性、深层结构等给翻译研究带来了理性思维。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更具独立学科的性质。翻译研究对等值的讨论不再拘泥于内容和功能,还考虑到文学翻译中的形式和文学性,进而发展为解决多层次、多类型的语际转换问题。但是,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不能触及翻译的文本层面,虽然在语言学翻译的理论中也提到过文化层面的翻译应注意的事项,但只是片面的、不系统的。阐释学派翻译理论从古至今,无论阐释学怎样发展,他都围绕语言展开,或研究语言文本,或用语言理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总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