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一)目的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 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数的设置(2) 向患者解释动脉采血的目的及穿刺方法,取得患者配合。(3) 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2.操作要点(1) 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 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3) 先抽取少量肝素,湿润注射器后排尽。(或者使用专用血气针)。(4) 消毒穿刺部位,确定动脉及走向后,迅速进针,动脉血自动顶入血气针内,一般需要 1 毫升左右。(5) 拔针后立即将针尖斜面刺入橡皮塞或专用凝胶针帽隔绝空气。(6) 将血气针轻轻转动,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匀,立即送检。(7) 使患者垂直按压穿刺部位 5—10 分钟。3.指导患者(1)指导患者抽取血气时尽量放松,平静呼吸,避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2)告知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并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三)注意事项1.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2.患者穿刺部位应当压迫止血至不出血为止。3.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 30 分钟后再取血,避免影响检查结果。4.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5.标本应当立即送检,以免影响结果。6.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如何采集动脉血气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作者:易丹 2005-10-6摘要: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测方法,用于观察病人内环境的酸碱平衡。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士接触到动脉血采集也相应增加,正确留取和处置标本在减少或消除偶然误差、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血气分析中,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否恰当,对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特殊情况应采用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种 1血液检测方法,用于观察病人内环境的酸碱平衡。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士接触到动脉血采集也相应增加,正确留取和处置标本在减少或消除偶然误差、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血气分析中,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否恰当,对测定结果有较犬影响,特殊情况应采用动脉血作为分析样本。动脉采血常用的动脉为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现将动脉血采集方法的要点介绍如下。1 动脉血气采血部位的选择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采集标本均可。理想部位应该足够大、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梦、与大静脉和神经离得尽可能远;穿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