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灶中学目标导向教学单八语(上)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2 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教学水平教学内容识记(A)理解(B)综合(C)评鉴(D)应用(E)重点难点文学常识作者辛弃疾√字词句识尽..愁、为.赋.、.强.、.欲说..还休..√√√段落篇章上阙√√下阙√√主题表现了词人受压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修辞语法写作手法对比√√√√√拓展辛弃疾的其他词√√六灶中学目标导向教学单八语(上)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学习单学习重点:1、掌握对比手法和叠句使用2、体会作者浓墨重彩的 “愁”。学习难点: 体会构思的巧妙,生动真切;理解词的主题。一、学习导航:1、辛弃疾( 1140-1207),字(),号(),山东历城人,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金兵占领的北方地区, 二十二岁时曾经参加抗金义军,归南宋后, 两次上书朝廷,陈述抗金大计,非但未被采纳重用,反而遭到排挤贬斥。晚年又重新被启用,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又再次被免职,终于忧愤成疾而死。他的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以豪放悲壮见长,代表了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 ”,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而今识尽..愁滋味:()(2)为赋..新词强.说愁:()()(3)欲说还休....:()3、朗读词三遍 , 注意读音和节奏 :4、读词后,你从词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二、学习检测:1、《丑奴儿》中词人以为线索,运用和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 从整首词来看, 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的报国之仇。2、整体理解: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3、 文中“少年之愁”与“而今之愁”有什么区别?4、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对对比的内容。答:六灶中学目标导向教学单八语(上)《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对比手法和叠句使用 2、体会构思的巧妙,生动真切;3、体会作者浓墨重彩的“愁”。教学重点:1、掌握对比手法和叠句使用2、体会作者浓墨重彩的 “愁 ”。教学难点:体会构思的巧妙,生动真切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法课时安排:一课时一.介绍写作背景导入: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