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社群的所有理解:全解社群运营系统今天系统地聊聊社群运营,在之前文章中已经提到过的内容会在这篇文章里一笔带过,当然也有一些是基于原来文章基础上的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所以你今天看到的这篇文章,将是在超哥能力范围内最系统的一篇关于社群运营的文作为一种运营手段,社群几乎可以说不限行业,不限产品属性。比如针对电商运营中对老客户的运营,社区运营中对版主和达人用户的运营,在线教育产品对讲师的运营和对种子用户的运营,社群几乎可以在所有产品的冷启动阶段进行应用。从目前对社群的论述中,既有很多从宏观模式和时代变革层面来讲社群如何在改变我们的商业形态,也有从微观层面讲述社群手段多么好多么有效。其实这些论述都没错,也都有其道理,但所有这些论述都是建立在社群能够被完美化运营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是社群的理想状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社群并不能沿着人们期望的方式发挥作用,因为影响它的因素太多了。在大学时候读过克莱•舍基《认知盈余》和《未来是湿的》(又叫:人人时代),不得不说克莱•舍基是互联网领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认知盈余对互联网的发展是变革性的,无论是 Facebook、微博、朋友圈等都是认知盈余的力量在推动其发展,而认知盈余在社群运营过程中也发挥着尤为明显的作用,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而且社群这种形态本身也是对《未来是湿的》里面的“人人时代”的组织形态的一种实践,社群已经不再是中心化组织,自由组织的组织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等新的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这不正是克莱•舍基对社群的最精准的定义么!现在再翻看克莱•舍基的这本《未来是湿的》书籍才发现,原来这就是对社群认知最好的范本。当然社群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时代的发展让它在不断的释放影响力,但这是在理想状态下对社群这种形态的整体的思考。就像雷军所说的一样“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但这你并不代表所有的猪都能飞起来。而现在社群就处在风口之上,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社群都能运营起来,事实上目前国内超过 90%的社群其实都不叫社群,或者说都是不成功的。李叫兽写过一篇《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缺依然没有洞见》的文章,我在这里想说为什么你读了这么多社群运营的文章,依然运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