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 1 页运用质疑讨论法组织文言文教学——《师说》教学体会为了使学生尽快具备自学的能力,我们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通过引导学生质疑, 解疑开拓学生的思维, 变过去的教师讲深讲透为学生的学深学透,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现结合《师说》的教学,谈谈我们的具体作法和体会。一、加强预习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要注重学生的预习。 让学生预习课文, 主要是要求学生去发现疑问,古人云:“学自疑始”,学生要想发现疑问,就必须对照注释认真地钻研课文。 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疑问的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自学的过程。 学生在认真预习之后, 提出的往往都是较为复杂、 较难理解的问题, 而一些简单、 容易理解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解决了。学生由于有发现疑问的任务, 预习课文便非常认真, 记忆也就格外地深刻。 学生要解决这些疑问,就需要作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讨,这样不断地发现疑问,不断地探讨疑问,就可使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二、学生质疑我们过去搞“启发式”教学, 只是提问学生, 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尽管问题设计得既有层次,又有深度,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我们反过来让学生质疑,教学生以方法,指导学生用质疑的方式,去探讨课文的知识内容。《师说》一课,学生共提出二十八个问题, 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知识性的疑问, 这主要是词语解释和文言语法方面的问题。例如:疑问(1) “圣人之所以为圣”中的“之所以”怎么解释?它跟我们现在说的“之所以”有什么不同?(2) 应该怎样划分“句读之不知,或师焉”的句子成分?另一类是认识性的疑问, 这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 对作者的某些著述产生了不同看法,进而质疑。例如:(3) 作者既肯定巫乐师百工不耻相师的可贵,可又说君子不齿,这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吗?在质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疑难词句揭示出来,还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作深入的钻研, 以不断提高质疑的质量。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和勇气。三、讨论解疑学生提出的问题, 主要还应由学生来讨论解决。 对于知识性的疑问, 我们鼓励学生争相发议, 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择取正确答案。 例如讨论解决疑问 (2) 时,一位同学发言说:“句读之不知,主语;或,表复指;师,谓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学生的主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