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罗纳尔多H. 科斯一、流行观点关于导致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事件的流行观点认为,曾与通用签订向其提供车身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的费雪公司通过采用低效率的生产安排(这种安排通过高于成本定价使得费雪公司利润增加)、并拒绝将其工厂迁至通用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等方式而向通用汽车公司 索要高价 (hold up)。如此让通用公司“忍无可忍”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通用公司收购费雪的结局。这个一致同意的观点源于大家都普遍接受一个的理由。这个理由曾在由Benjamin Klein 、Robert G. Crawford 及 Armen A. Alchian 合着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并在 Klein的随后几篇文章中得以详细阐述。1 最终,费雪 -通用收购案例一直被作为索高价问题 的标准范例在无数篇文章和书中引用。2 正如 Klein 所说,这个案例“也许是在有关由于特殊投资( specific investments)存在而产生无理要价问题方面的经济学着作中被最广泛讨论”的案例。 3 Joel Trachtmanzai 在谈及机会主义行为时,也提到了“关于费雪和通用公司的这个经典案例”。4 最近一本由Keith J. crocker 和 Scott E. Masten 合着的书中详尽的阐述了经济学家们一致达成的共识:通用汽车公司和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起初一致同意签订了一项关于汽车金属车身生意的十年有效期合同。 然而, 在合同有效期的前些年份中,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增长。致使双方在对超过合同份额之外的销售量的定价问题产生了摩擦,并使得费雪公司拒绝将其生产装置迁至邻近通用。最终双方形势变得忍无可忍 ,终于在 1926 年,通用汽车公在 1997 年召开的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我宣称我认为人们通常接受的对于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原因分析是错误的,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这使得我才知道Robert Freeland 也已经写过一篇关于通用收购费雪案例的论文了。Freeland 讨论的范围比我要广。我仅仅局限于讨论为什么费雪在被收购之前就向通用索要高价。如果在我们的论文中有什么重叠的地方,则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这个方法对于由Ramon Casadesus-Masanell和 Daniel F. Spulber 单独写就的论文来说同样适用,他们在论文中详细分析了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车身制造公司之间的关系。1 见 Benjamin Klein, Robert G . Crawford, Armen A. Alchian ,纵向专业化 ,适当租金,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