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自学考试大纲第一章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本章复习建议: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线索,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涵义,深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形成历史的看待课程与教学问题的能力。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191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8、夸没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思想。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9、卢梭的教学论:《爱弥儿》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1)教育教学原理:1.自我发展原理2.直观原理(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11、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A.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B.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C.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D.方法即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3)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历史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12、现代教育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育论。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基于经验的教学论:(1)经验的涵义与知行统一论。经验即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1.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2.人作用于环境所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人本身。杜威倡导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2)经验课程与主动作业。13、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兴盛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崛起。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布鲁纳:发现教学论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2)加涅和布里格斯是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14、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向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15、课程的三种涵义:(1)课程作为学科。(2)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3)把课程作为经验和体验。16、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17、教学的涵义: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2.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18、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二元论。重点掌握:一、简述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一)“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二)“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八年研究”是美国的“学校和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