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大致相当于昔日上海法租界 1914 年的扩展部分(所谓法新租界)。占地面积共 775 公顷,占 12 个历史文化风貌区(27 平方千米)的 29%,拥有近 2000 幢历史建筑,约占全市历史建筑的 40%。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四个区,东界: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黄陂南路一合肥路-重庆南路;南界:建国中路-建国西路-嘉善路-肇嘉浜路;西界:天平路-广元路-华山路-江苏路;北界:昭化东路-镇宁路-延安西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特点:以花园住宅著称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道路为放射状与方格网相叠加的形式,有利于建筑布置、交通疏散和确定方位,又使城市空间和景观富有趣味,街道尺度宜人,道路沿线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适当,一般不超过 1:1。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90%以上的道路两侧种植有浓荫避空的法国梧桐树,大量的花园住宅与里弄住宅保留着良好的庭院绿化,其中包括丁香花园、蕊园等精致生动的上海名园。、衡复现状——优点由于衡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基本就等同于原本法新租界的范围,主要为高级住宅区故其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为风格各异、质量较好、环境优美的花园住宅,兼有相当数量和艺术价值的公寓建筑、新式里弄以及许多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公共建筑,构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形态。其中花园住宅汇集了西班牙、英国、法国、挪威、德国等传统以及西方现代手法的多种风格,造型优美、布置灵活、庭院幽深,是中心城花园住宅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由于保留的历史建筑较多,整个区域内风格较为统一突出。公共建筑涉及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科研、宗教等领域,气势宏大、精致美观、环境舒展幽雅。这个地区对于公共空间的处理也较有特色,既有欧洲注重街道、建筑立面的特点,但也有符合上海人生活习惯的里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衡复地区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空间肌理。肌理,放在城市规划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已成为一种序列”的空间秩序。20 世纪 30 至 40 年代是本风貌保护区空间肌理逐步完善的时期,从道路网格上来看,60 年问该地区的骨架结构未有大变动,而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大发展使建筑的密度、类型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个区域主要形成了四种秩序:街区 A――花园住宅空间肌理;街区 B――里弄空间肌理;街区 C――混合空间肌理;街区D――“大体量”空间肌理。其中前两者主要为历史建筑所形成的,而后两张主要是由于一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