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研究读后感VIP免费

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研究读后感_第1页
1/3
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研究读后感_第2页
2/3
《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研究》读后感《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研究》读后感桥头二小黄静开学不久的一次学情分析培训会上,导师南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三本书。巩子坤教授著的,数学界泰斗张奠宙主编的《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研究》就是其中的一本。因为书专业性强,已经买不到原版的。不过,即使复印版我也看得津津有味,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吸引,说实话这真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一本好书会让你对书名也感兴趣的。程序性知识是什么呢。我专门查找了资料: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表现在:(1)从基本结构看,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表征的意义,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关键是对操作方法的熟练掌握。(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程序性知识一般属于过度学习,因而保持比陈述性知识牢固。(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性,第1页共3页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只能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测量。由此可见,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意义更大,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所以这真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专业理论书。《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研究》本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即学生对有理数运算这类程序性知识达到怎样的理解水平,达到该理解水平的原因是什么,基于学生理解水平的有效性策略是什么;第二部分以小数乘法、分数豫法、有理数乘法为载钵,进行了实证研究,回答了上述三个问题;第三部分是对研究的总结。每一部分都基于学生的学情研究,有大量实证数据分析,学生访谈,策略分析和教学建议。不仅仅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阐述,而且还从学生的不同思维层次、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一一展开论述。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能看出专业研究者对教学、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每一次的访谈都直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懊恼不该对学生发火,不该放弃后进生,不该盲目地教学。误人子弟,真糟糕的不单只是知识点的错误教学,而是学习思维方式的错误,更或是活动实践的缺失。教学相长也。研究学生就是在学习如何做老师。有句名言说得好:要做学生的先生,要先学会做学生的学生。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他们的天真、求知欲、创新、执着等,都值得我们一一学习。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关于理解的三大表征说。理解的网络联系说、理解的表征转化说、理解的类型层次说,以就三种理解说之间的关系。网络联系说,即理解是表征网络的生成;表征转化说,即理解是实现表征之间的转化和建立表征之间的联系;类型层次说,即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从数学知识特征出发对理解分类。在没看这本书以前只知道概念形成课和种子课要让学生多元表征,却不知多元表征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第2页共3页么。书中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那就是通过多元表征并在各种表征之间转换就是让学生将知识内化,理解和掌握。吸收了书中的一些精华出去培训听课学习时,感觉自己有了方向和侧重点。能听懂俞正强上的关于《分数的认识》让学生把分数定义的这句话原原本本的记录在本子上的意图了。并能明白朱乐平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研究读后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