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有关日本证券金融作用及管理经验探索

有关日本证券金融作用及管理经验探索_第1页
1/3
有关日本证券金融作用及管理经验探索_第2页
2/3
有关日本证券金融作用及管理经验探索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关日本证券金融作用及管理经验探究 战后日本证券金融基础较差,但进展迅猛。1949 年以前,证券市场以经营股票交易为主,上市公司 529 家,上市股票 16.4 亿股,时价总值 1,220 日元,到了 1985 年上市公司 829 家,上市股票 2,681 亿股,时价总值 l,962,216 亿日元。1950 年债券市场规模很小,仅有一家公司发行债券,1966 年才开放债券流 通 市 场 , 债 券 交 易 量 1967 年 为 31 , 337 亿 日 元 , 1955 年 猛 增 到21,644,696 亿日元。 一、进展证券金融的作用 1.多种形式集资,加速资金积累日本自 1956 年开始现代化进程,到 1973年,共积累资金 8,626 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主要靠用多种形式筹措,证券市场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形式。特别是建立流通市场以后,筹资者找到一条吸收短期资金长期使用的途径。对于投资者,有了流通市场,短期资金可以得到比银行优惠的利息,而且如需要用款,随时可以变现。筹资者劝募便利,大大有利于资金筹措。日本政府方面,自 1975 年后大量发行国债,每年国债收入占当年预算收入的 25%以上,全靠证券市场吸收消化,支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多渠道融资,减轻银行负担日本进入 60 年代后,大企业高速度成长,资金需求旺盛,城市银行存货率(贷款余额,存款存额)逐年上升,1961 一 1966 年达到了 106%,发生借差,到 1981 年才下降到 80%以下(正常值应在 70%左右)。城市银行靠日本银行贷款支持,日本银行则通过发行巨额货币加以弥补。证券市场进展后,银行对借款户制定贷款限额,超额不贷,有利于银行贷款业务正常化。从资金流量分析,1956 一 1980 年间,证券市场占资金总额流量的份额在10 一 15%之间,同期,企业用有价证券筹资占 14 一 23%。 3.企业资金结构改善,降低时银行的依存度由于证券市场的进展,企业的资金结构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商业信用减少,自有资金比重上升。1956 一 1965年,企业自有资金平均占 8.6%,银行贷款比重占 46%,商业信用占 24.1%,证券筹资占 21.3%;到 1985 年,自有资金高达 36.9%,银行贷款比重下降到 33.3%,商业信用仅占 2%,证券筹资上升到 27.8%。企业资金结构基本上实现自有资金、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银行贷款、证券筹资各占三分之一,增强了企业自主权,降低了对银行的依存度。 4.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抑制消费膨胀 1953 年日本人均个人金融资产仅 110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有关日本证券金融作用及管理经验探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