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名词1、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2、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即由寄生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3、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在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宿主营养并给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寄生动物叫寄生虫。4、内寄生虫:凡是暂时或永久性寄生于宿主体内某器官、组织内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5、外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在宿主体表或皮内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6、单宿主寄生虫: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如蛔虫。7、多宿主寄生虫: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猪带绦虫等。8、长久性寄生虫:是指寄生虫的某一个生活阶段或终生不能离开宿主体,否则难以存活的寄生虫,如牛皮蝇,旋毛虫。9、暂时性寄生虫(间歇性寄生虫):是指只在采食时才与宿主接触的寄生虫种类,如蚊子等。10、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寄生虫就叫专一宿主寄生虫。例如,人的体虱、马的尖尾线虫、鸡球虫等。11、非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够寄生于许多种宿主,这种寄生虫就叫非专一宿主寄生虫。如肝片形吸虫、锥虫。12、专性寄生虫:在其生活史中,寄生关系中的那部分时间是必须的,没有这一部分,寄生虫的生活史就不能完成。专性寄生虫必然同时又是长久性寄生虫,如血吸虫、蛔虫等。13、兼性寄生虫:既可营寄生生活也可营自由生活的寄生虫称为兼性寄生虫。如自由生活的纳格里虫,有时也可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14、生物源性寄生虫:必须有中间宿主参与才能发育到感染性阶段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也称间接发育型寄生虫。15、土源性寄生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在粪便和土壤中直接发育到感染性阶段的寄生虫称为土源性寄生虫。16、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17、超寄生虫:寄生于寄生虫的寄生虫称超寄生虫。18、宿主:凡是在体内或体表被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19、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的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20、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的性未成熟阶段虫体或无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称为中间宿主。21、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某些种类的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二个中间宿主,后一个中间宿主有时就称作补充宿主。如华支睾吸虫的补充宿主是淡水鱼。22、贮藏宿主(转续宿主)或叫转运宿主。即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宿主叫作贮藏宿主或转续宿主。如蚯蚓是鸡异刺线虫的贮藏宿主。23、保虫宿主某些惯常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寄生于其它一些宿主,但寄生不普遍多量,无明显危害,通常把这种不惯常被寄生的宿主称之为保虫宿主。如耕牛是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这种宿主在流行病学上起一定作用。24、带虫宿主(带虫者):患寄生虫病后自然康复或临床治愈之后,或处于隐性感染之时,对寄生虫保持着一定的免疫力,但也保留着一定数量虫体感染的动物宿主即带虫宿主。25、带虫免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保持一定的数量时,宿主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一旦宿主体内虫体完全消失,这种免疫力也随之结束,这种免疫现象称为带虫免疫。26、超寄生宿主:许多寄生虫是其它寄生虫的宿主,此种情况称为超寄生。27、传播媒介通常是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例如,蚊子在人之间传播疟原虫,蜱在牛之间传播梨形虫等。28、感染性阶段:寄生虫生活史比较复杂,有多个生活史阶段,能使动物机体感染的阶段称为感染性阶段或感染期。29、卵生:新产出的虫卵内胚胎尚未分裂或胚胎处于分裂状态的繁殖方式。30、卵胎生:新产出的虫卵内已形成幼虫的繁殖方式。32、感染性虫卵:幼虫发育到感染性阶段,仍留在卵壳内而不孵出,习惯上称之为感染性(或侵袭性)虫卵。33、感染性幼虫:幼虫发育到感染性阶段即对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