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的理论及策略一、问题解决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自主地解决各种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怎样才能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这历来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探讨的重点。这里, 我们分别介绍几种较具代表性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或模式:试误说;顿悟说;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模式;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1.试误理论从心理学史来看,最早对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人,当推桑代克。在桑代克看来,问题解决实际上是一个试误过程。他的这种观点是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的:他把饥饿的猫放在一个箱子里,箱子中有一个开关,猫只要碰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箱子,吃到箱子外面的食物。猫在箱子里,一开始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乱抓或乱咬箱子里的各种东西,直到偶然碰到开关。后来,猫逐渐消除错误动作,即把那些不能使它逃出箱子的反应消除掉了,而只是把成功的反应保持下来。基于动物是“通过尝试与错误,以及偶然的成功”逐渐学会如何解决逃出箱子的问题的,因此桑代克得出这样的结论:问题解决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是通过试误逐渐形成的。而且,桑代克还指出:猫之所以在箱子里做出各种尝试,是因为它们处于饥饿状态。因此,驱力和动机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正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机体才会去尝试各种反应,并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指导行为。由此可见,这种问题解决是以一种多少带有盲目探索的活动为特征的,一种迷惘无望感常常会伴随这些杂乱无章的行为,即便通过尝试与错误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也不一定理解这种解决办法,甚至不能够告诉别人自己是如何解决的。如果要再次解决同一问题时,一切还需从头开始,尽管所花的时间可能会比以前少些。初次玩弄“魔方”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经历和体验。2.顿悟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强调“顿悟”现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不是通过长时间的尝试与错误才获得解决办法的,相反,解决的办法是突然闯进脑子里的。例如,我们有时对某一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突然一下子全明白了。心里在说:“噢 ! 原来是这么回事 ! ”以后碰到这类问题时,不必从头开始,马上就知道如何去做。苛勒的经典实验说明了这种顿悟现象。他把香蕉吊在天花板上,猩猩最初试图跳起来拿香蕉,但是太高了,够不到。猩猩没有象桑代克的猫那样乱抓乱咬,而是呆在一边,突然,猩猩把边上的一个纸箱子移过来,爬在箱子上拿到了香蕉。在另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