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莫忽视“墨菲法则”今日,竞相把安全问题作为一门科学来深化讨论已成为世界一大热点。长久以来,人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尊重科学、遵循科学规律办事,就能够实现安全进展;背离科学,违反科学规律想当然地盲目蛮干,就终将会在变革进展中失利。 西方有个 墨菲法则 ,曾被称为 20 世纪西方科学文化中的杰出发现之一。这一法则并不只是强调人为错误的简单概率,而是更加强调重在发现和揭示偶然中的必定性。英国作家柯南 道尔有一句名言恰当地对此类原理给出一种诠释: 一条铁链的坚固程度,取决于它的最弱(而不是最强)的环节。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只是因为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缺陷而造成局部材料脱落,这个材料仅仅只有 0.75 公斤。系统论专家维纳也曾引用过一首民谣来说明小节影响大事: 钉子缺,蹄钉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战事折 强调:假如对一个微小的纰漏(关键性纰漏)不以为然或听任进展,往往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一样的系统崩溃,即一团雪球可能引起一场雪崩,一根火柴可以点燃整个森林,正是此理。 细节的 不等式 也客观地告知人们,假如对 细节 追求不够完美,则很可能意味着 1%的错误将导致 100%的失败。即创新进展实践中,假如你不能仔细对待每个环节,对各个环节信息做到及时反馈与修正,没有追求每一个 细节 的完美,而是以 90%的标准来处理每个环节的工作,那么其整体成绩便不会是 90%的平均值了,如在 5 个环节后已是 59%,成为不及格的成绩了。实际情况,甚至可能还要低于这个分数或是变成负数!这个简单的数学意义告诫我们,系统过程决不能打折扣。我国火箭自 东方红一号 发射至 神舟七号 ,已累计成功发射百余次,为什么能够做到万无一失?就在于精益求精,在于每个细节都努力做到了完美百分百! 还有个著名的 海恩法则 ,同样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一起重大事故背后会有 29 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会有 300 个苗头。作为实践主体的人,要掌握创新进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把握其科学规律,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把措施落实在前,从而有效地保证系统良性运转。美国以《安全科学文摘》出版为标志,几十年来其现代安全理论和安全科学的讨论探究不断深化,尤其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些年来安全科学理论日益体系化,已经从科学的基点出发开始转上安全科学文化建设的常态轨道。 当前,面对种种事故,必须强调把安全进展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理念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