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观《颐和园》有感:那些年轻人的自恋、反叛与爱情

观《颐和园》有感:那些年轻人的自恋、反叛与爱情_第1页
1/5
观《颐和园》有感:那些年轻人的自恋、反叛与爱情_第2页
2/5
观《颐和园》有感:那些年轻人的自恋、反叛与爱情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观《颐和园》有感:那些年轻人的自恋、反叛与爱情编者按:《颐和园》是一部爱情文艺电影。谁没有年轻过,曾经的那些自恋、反叛与爱情,至今还能撩动我的心。 年轻的郝蕾长着一张不与世俗和解的脸,素颜,嘴唇苍白,天然的倦怠,孱弱的孤傲,倔强的性感。日记里,独白里,字字句句都是自己。自恋、自怜与自我感动,疯狂而做作,年轻人难以抑制的水仙情结。爱情,只是一种能够强有力地证明自身存在的事物。 余虹为了爱人周伟,头也不回地跳上开往天安门的车。那里,人潮扭动着,狂欢着,高声呼喊。相较之下,革命本身反倒正经得令人发笑。年轻的灵魂对其不屑一顾,在混乱中扑向爱情的样子却不顾一切。模糊的猩红色旗帜从窗外飘过,屋内只有呼吸之间透明的情欲。 《颐和园》:主人公余虹(左)和她的挚爱周伟(右) 革命和性放到一起,并不是一种偶然。二者的特性相似:狂暴,第 1 页 共 5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热烈,盲目,转瞬即逝。或许电影的题目真正想表达的,是 Summer Palace,夏日的宫殿。革命和性,都有宫殿的意味。 年轻一代的叛逆和抵抗是一种必要的表达,无关时代和国家,无关挥舞着什么主义的大旗。年轻人热血难凉,总归需要某种途径来发泄。到这个时代,或许是消费、造神和虚拟狂欢? 我不合时宜地联想到,三年前那个酷热难耐、宿舍空调却迟迟不来的夏天。大家狂躁地敲打着走廊的钢管扶手,整栋宿舍楼回响着震耳欲聋的起哄和呐喊,一遍遍宣告着燥热带来的不耐与愤慨。即使是乖学生,也需要这样一场蹩脚的,荷尔蒙与肾上腺素的协奏音乐会。 我还想起来那个夏天的前夕我去了北京。某天临近午夜,我和同伴一时兴起,顺着昏暗的南长安街一路走到天安门。漆黑的夜里,那幢仿佛巨大乐高玩具的红色建筑,精致得格外虚假。假如说,有什么经验使我倍感存在的真实,那便是其中之一。 第 2 页 共 5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这种种意象,竟奇异地,与电影重叠了。 多几句嘴。我还年轻,却已经开始害怕集体,害怕狂热的情绪和事物。许多时候,我甚至是怀着惶恐和茫然,想着再谨慎一点,再观望一阵,如此便成了客观上的冷眼旁观者。我不敢说,因为害怕出错。怕主观臆断,遭人指摘;怕论述拙劣,惹人发笑。 我忘了观点本就是偏见的产物。反之,绝对的客观指向噤声,绝对的冷静指向漠然。我不知道哪条路更糟一点。纵身跳进喧哗的舆论场里瞎扑腾,还是干脆保持沉默。但后者至少看上去更明智。 我这种思想,诚然是很可恶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观《颐和园》有感:那些年轻人的自恋、反叛与爱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