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顶板管理专项知识讲座安全教育培训专题知识培训汇报人:2019.12目录/Contents01冒顶片帮的定义02冒顶片帮发生的主要原因03典型案例04预防措施05公司相关制度摘要06冒顶片帮事故应急处置冒顶片帮的定义01冒顶片帮是指矿井、隧道等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矿井作业面、巷道侧壁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变形,破坏而脱落的现象称为片帮,顶部垮落称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两者常同时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统称为冒顶片帮。冒顶片帮发生的主要原因02冒顶事故的发生,一般与矿山地质条件、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按事故分类统计资料,属于生产组织管理方面的原因占45.6%,属于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占44.2%,属于冒险作业等因素引起的事故仅占10.2%。45.60%44.20%10.20%占比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1、采场布置方式与矿床地质条件不适应;2、采场顶板太高,跨度太长,顶帮暴露面积太大,时间过长;3、顶板支护时间、方式选择不当。•当工作面附近的顶板岩石比较破碎,构造比较发育时,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极易造成顶板突然冒顶或片帮,引发事故。2、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周根据冒顶伤亡事故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多发生在爆破后1~2小时内。这是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一些发生松动和开裂的岩石,稍受震动或时间一长就会冒落。这时如果正好有人站在下面,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放炮一段时间后(班前)应加强对采场顶帮的检查和处理。另外,在节假日后或停工时间较长后,恢复生产时,也应加强对顶帮的检查和处理。3、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1)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如操作时撬前面的,后面的冒落;撬左边的,右边的冒落;撬小块的浮石,却引起大面积冒落等。(2)操作工人的技术不熟练,处理浮石时站立位置不当,当浮石下来时无法躲避而造成事故。(3)违反操作规程,冒险空顶作业,违章回收矿柱而造成的。巷道内松石冒落多半发生在距工作面10米以内,采场内松石冒落多半发生在采场顶板并不太高的情况下。4、地质情况变化,自然条件不好如在采矿体中有断层、裂隙、溶洞、软岩、泥岩、破碎带、裂隙水等等,都容易引起冒顶片帮,在开采中要特别注意。井下现场图片-1井下现场图片-25、地压活动的影响在开采后对采空区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山的生产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空区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井下采场和巷道发生大面积冒顶片帮事故。典型案例03以往事故情况从全国范围来看,在采矿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就是冒顶片帮,约占采矿作业事故的40%以上。从公司发生事故的次数来看,冒顶片帮事故7年内发生8次,位于并列第四位,但较高的重伤率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类型的事故,应当长期引起重视,丝毫不能懈怠!案例一事故经过2015年某月某日,某矿井采掘班三名出渣人员入井至254中段西部回风巷掘进面进行出渣作业。约23:20时,巷道左壁一块约1.3*1.28*0.25m的石头突然滑落,将正在装岩作业的装岩机手谭某从身后砸压,致使其头部被挤压在石头和装岩机之间,导致头部开放性颅骨骨折,当场死亡。间接原因•(1)作业人员松石处理经验不足,没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性的片帮浮石。•(2)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能力不够。•(3)安全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案例二20**年*月*日中班,车间铲运机工张某按照车间井队的按排,驾驶铲运机在-595米水平北大巷11#进路铲运毛石至535溜井。22:10左右,车间当班安全员姜某到达作业现场,与张某一起到11号进路的工作面周边进行检查。当检查至11号进路北8米左右时,姜某发现在大巷上盘帮有块不大的浮石,在没有对此浮石周边围岩进行详细检查的情况下,姜某安排张某排险,姜某在该浮石的下盘侧后方监护。张某在排险时,只是侧身面对发现的浮石,而正对其身体一侧的巷道顶板及两帮岩石稳定性极差,在张排险过程中,当原计划排除的浮石落下来时,周边顶板及两帮的围岩一起冒落,将张打伤,造成此起冒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