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地球小博士”全国中学生地理科普知识大赛高中组试题主题:全球思维与地方行动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 2015 年一些国际组织在南非德班宣布“2016 年为全球共识年”(InternationalYear of Global Understanding,简称 IYGU),这些国际组织中不包括()。 A.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 B.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 C.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D.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 2. “2016 年全球共识年”的目的是:面对日益剧烈的全球变化,面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挑战:()。①形成国际社会和全民的广泛共识②制定应对全球挑战问题的策略③加强国际合作④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性研究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 在 2016 年,全球共识年项目将协调建立约 50 个“区域行动中心”。目前区域行动中心网络正在建立,已确定为区域或大洲的行动中心的有:()。 A.东京、突尼斯市 B.北京、墨西哥城 C.华盛顿、圣保罗 D.莫斯科、罗马 4. 在 2015 年巴黎会议之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模式发生转型,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就是强调各个国家、各个地方:()。①自立规划②自愿减排③全球评审④自主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改变调入区的气候类型②不会引起调入区生态环境的改变③可以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④有利于调入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6. 1952 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我国调水工程宏伟构想的首次提出。毛泽东主席当时视察的河流是() A、黄河B、长江 C、汉江 D、淮河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下图为南水北调三条输水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 7~8 题。7. 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②东线工程难度小③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④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⑤东线工程水质好,调水线最短。A.①②B.②③C.④⑤D.③⑤8. 南水北调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为输水线,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运河开通于隋朝,在元朝又进行了疏浚取直,成为南北走向的主要河流B.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