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婚恋习俗1. 引言《诗经》是我国的一部古老的诗集,共收诗 305 篇。这些作品,最早的创作于西周初年,最晚的创作于东周的春秋中叶,全部作品产生在从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5 世纪之间的 500 多年中。305 篇诗,分《风》、《雅》、《颂》三类。其中,《国风》160 篇,是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31 篇和《小雅》74 篇,是诸侯朝会所用的乐歌以及贵族社会各种典礼和宴会上的乐歌;《颂》40 篇,是王室宗庙祭祀的乐歌。本文所探讨的爱情婚恋诗篇集中地收集在《国风》中,少数见于《小雅》中。这些诗篇为我们提供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一时期人们的婚爱观念和风俗习惯。通过这些诗篇,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一时期青年男女们淳朴热烈、率真健康的情爱世界。甜蜜的爱情是我们每个人都热切向往和追求的,这一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改变。因此,可以说《诗经》中的爱情婚恋诗真正触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写出了那可贵的人性之美,让我们为之倾倒。同时,诗中的人和事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许多启发,让三千年后的我们又为之猛醒。2. 一派天真烂漫的爱恋诗篇2.1 爱恋诗的社会意义《诗经》中的爱恋诗的产生,一定有它自己特别的社会意义在。问题在于,这个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两点不容忽视:一、爱恋诗的产生,使我国先民的情爱世界得以书面化二、爱恋诗的产生,使我国先民的情爱世界得以理想化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更进一步,文学作品也影响社会生活。当一个作家以一部文学作品来反映他生活的时代的面貌时,许多很主观的因素会使他的作品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很积极的。让生活中好的东西更好一些,让生活中坏的东西更坏一些,这是文学表现的惯用手法。从这一角度来看,《诗经》的爱恋诗,使我国先民的情爱世界得以理想化,也正是此类诗歌的一个积极的社会意义所在。2.2 爱恋诗表现的美好人性《诗经》中的爱恋诗是我国先民情爱世界的反映,也是人类美好情感的表现。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先民的美好人性,可以看到世道人心的希望。本章节,我将从男女两个方面对《诗经》爱恋诗表现的美好人性略作分析。一、本色的好男子唯大英雄能本色。读《诗经》中的爱情篇章,我们随处可见那般本色的好男子(当然,也有那般腌臜的坏男子,此处不论)。他们也许并不孔武有力,并不冲锋陷阵,并不杀戮无算。然而,他们或敢爱敢恨重情重义,或活力四射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