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刺法灸法学,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操作技术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2、砭石是最早的针3、我国第一部灸疗专著《曹氏灸方》4、《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化脓灸法5、葛洪最早使用隔物灸6、刺法在金元明时期鼎盛,灸法在明清鼎盛7、临近动脉的委中、箕门、气冲、曲泽、经渠、冲阳,以及乳中、脐中、小儿囟门不宜针刺8、表寒者可用温针、表热者应急出针里证宜深刺,里寒者可用补法、里热者应行泻法虚寒者少针,虚热者多针9、毫针的构成——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10、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针身的直径和长度(长短和粗细)来确定的。号大针细,临床常用 26~32 号(0.45~0.32mm1~3 寸(25~75mm)11、选择体位以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留针不疲劳为原则。主要是卧位和仰靠坐位。仰卧体位:前身部腧穴俯卧体位:后身部腧穴侧卧体位:侧身部腧穴仰靠坐位: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背、腿膝、足踝部腧穴俯伏坐位:顶枕、后项、肩背部腧穴侧伏坐位:顶颞、耳颊部腧穴12、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a 高压蒸汽灭菌法(最佳)b 药物浸泡消毒法c 煮沸消毒法13、持针施行手法操作的手称为刺手,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称为押手14、持针姿势a、浅层腧穴短毫针操作一一二指持针法一一右手拇、示二指指腹夹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 90 度角b、深层组织毫针操作一一多指持针法一一右手拇、示、中、环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15、进针法(给穴位,会选择进针的方法)A 单手进针法(用于较短的毫针)a 插入法 b 捻入法B 双手进针法a 指切进针法(运用短针及要避开血管的腧穴,如曲池、尺泽)b 舒张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的穴,如天枢)C 提捏进针法(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d 针管进针法(进针不同,适用于儿童及惧针者)16、针刺的角度(概念)a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 度垂直刺入。(腹部、腰背部、四支部)b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 度左右倾斜刺入。(颈项、咽喉、侧胸部、腰背部)c 平刺:即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15 度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头面部、胸部正中线、腕踝针)17、针刺的方向——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病痛部位18、针刺的深度,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部位。19、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A、基本手法:(掌握基本要求)a 提插法(利用腕力,指力、幅度均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