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王蔷:突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标解读 英语实验稿确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核心理念,经过十年实验已经把基础英语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期英语课标解读希望通过关注课标修订的变化以及专家给出的相应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修订后的课标。——编者支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国教育报突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访义务教育英语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王蔷教授一个学生举着这个教具,在任意一个同学的位子上停下,进行对话。句型不变,但图片可以更换,对话内容也随之变化,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设计的这个活动,把“this”的使用情景体现得恰到好处。雁君 摄■本报记者 张滢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标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实验过程中一线教师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义务教育英语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课标修订的立足点记者:本次课标修订有哪些重点?王蔷:本次课标修订有四大重点。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二是充分体现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三是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体现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记者:修订后的英语课标体现了哪些课程新理念?王蔷:一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三是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是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是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以上 6 条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记者:修订后的新课标将怎样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王蔷:修订后的新课标更加突出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课程目标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化。课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