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点燃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浅谈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尝试摘要:“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仿佛一缕清新的空气,吹进了我的教学,激发了我和学生的热情,也“燃”起了信息技术课堂。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自发地了解各种信息技术、乐于体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笔者首先从揭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入手,对比分析信息素养与计算思维两种培养目标,探讨各自优势特点,在此基础上,选取部分专题,尝试将“不插电计算机”引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吸收借鉴新的教学方式,探索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文中以 “信息校验”专题为例,介绍了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思考。关键词:不插电计算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〇、引言:“拔掉计算机的插头,享受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乐趣!”——似乎令人难以置信?这正是“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不依靠任何实体的计算机,透过一些既有趣又容易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拓展创造能力,开发“计算思维”,达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目的。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自发地了解各种信息技术、乐于体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是我在教学中一直追求的目标。 “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内容与活泼的教学方式深深地吸引着我,能否让学生们也能享受到这样的教学呢?于是,2012-2013 年度第一学期,在高一两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课堂教学的效果既在意料之中,也有意外惊喜。一、不插电计算机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运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2004 年 9 月,我市高中信息技术率先其他学科开始了新课程的实施,至今已将近9 年。9 年前,网络刚刚普及,教学内容恰好满足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需要,但随着时间流逝,9 年间,信息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随处都可以上网,运用搜索、下载软件与文字、编写博客,QQ 聊天等更是很多高中学生的强项。然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仅在 2008 年时做了一次修订,整体上变动不大。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相比,明显落在后面。新的课标与教材正在酝酿中,中国教育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