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六节免疫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作者介绍。第一段简要介绍了中医学有关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和贡献。第二段简要介绍了免疫学的定义、分化和与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定义:免疫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生理性平衡,在多数情况下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如其功能发生异常,则也可发生疾病。免疫学的分化: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免疫化学、免疫病理学、感染免疫学、免疫药理学、神经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等。免疫学与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应用免疫学方法来研究中医中药,将为中医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第三段进一步解释免疫的功能、功能紊乱的表现和与中医药的关系:人体免疫功能主要有三种:免疫防御功能、自身稳定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1)免疫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并免除毒素的毒害作用,以及抵抗各种异体抗原物质的侵袭能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自身稳定功能指机体清除自身衰老及伤亡的细胞,以利于组织细胞更新、维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亦即清除内源性抗原(类似内邪),以保生理功能的稳定性。(3)免疫监视功能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T细胞能识别并杀伤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包括癌细胞,如果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及时消灭突变细胞在体内大量繁殖,即有导致肿瘤的发生。第四段,阐述了章教授的观点:“正气能驱除外邪、内邪,维持人体健康,所以,免疫功能与其相似。正气是由肾脏的先天精气、脾运化的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构成,所以中医的肾、脾、肺三脏与免疫功能关系也较大。”“正气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肺、脾、肾的强弱决定正气盛衰。根据中医理论,肾是根本,脾是化源,肺起敷布和辅助作用,就机体免疫功能而言,肾虚免疫功能损害最重,脾虚次之,肺虚又次之,若慢性病久病失治,由轻而重,也多肺→脾→肾的规律发展,从而说明了中医脏象学说与现代免疫学的联系。”第五段讲“用免疫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目的及意义”。1)探讨有关中医理论。虚证——免疫功能一般低下,且以细胞免疫功能较为明显;实证——免疫功能有亢进趋势,具有较大理论和实际意义。2)阐明中医治疗机理。一些中药能调节免疫功能:扶正固本药促进免疫功能;祛邪药抑制免疫、防治过敏反应。今后的任务是进一步阐明其作用原理,提高疗效,并弄清其适应症(这个观点十分重要,确实是中医药研究的方向之一)。3)发掘开发中药。发展促进免疫或抑制免疫中药,开发产品。4)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学及免疫学。(介绍了两个观点:)a.可将中医与免疫作为中西结合的突破口。b.弄清正气、内邪、外邪、虚证、实证与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抗原、免疫分子等免疫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将大大有利于中医学与免疫学的发展。一、免疫学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几个定义:免疫学检测方法: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测定。(1)体液免疫测定:主要利用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一些辅助因子参与下出现反应,从而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测知未知抗体或抗原。此外,尚包括检测体液中的各种可溶性免疫分子,如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复合物、溶菌酶等。(2)细胞免疫测定:法是根据各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表面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和产生的细胞因子等,测定各种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和功能,以帮助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进而介绍了其延伸的内容“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传染病、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领域,也可用于微量蛋白、微量分泌激素、微量药物中抗原等的测定。中医中药的疗效及机理、某些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开发中药时的动物实验皆可以应用免疫学方法进行研究观察。”在介绍具体方法的时候,请大家考虑,中医药研究如何应用。(一)体液免疫检测法讲抗原与抗体在体外结合反应的一些基本条件,和为什么叫“血清学反应”,以及其应用领域。体液免疫检测包括:(1)抗原与抗体在体内特异性结合反应,出现吞噬、杀菌、溶菌、溶细胞、变态反应等。(2)抗原与抗体在体外特异性结合反应,因抗原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