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赚钱》读后感万践归宗每本书都或多或少地会有些我们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地方,我的习惯是先把自己喜欢的记住,其他部分就随缘了,当然,最好是能将不好的部分从自己的记忆中剔除出去。整篇文章主要讲了理财观念、全局意识、基金常识、股票常识四个部分。理财观念跟所有事物一样,理念永远比细节更重要,因为理念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做正确的事儿,细节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正确地做事儿。首先,我们要想清楚到底要分配多少精力到理财上面,只有抓住了重点,才能整体收益最高。作者举了个例子很形象:小a月收入8000元,有存款4万元,怎么来评估理财的精力分配呢。当前我们把钱放到常见的理财产品里面收益大概是5%,如果把小a看做是一项资产的话,那么他自己本身这份资产每月产生的收益是8000元,反推出小a的身价是8000/5%*12=192万元。所以要花多少精力来投资到自我成长,花多少精力来理财就一目了然了。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让自己成长,提高投入才是最划算的投资,个人的增值速度要远快于理财的收益。虽然如此,我们还要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财商,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实现财务自由,老有所依。再者,就是年化收益率目标定在多少最合适。这里我也只转述作者的观点,因为以当前自己的理财能力,我实在是没信心达到她说的这个值。作者的逻辑是至少要跑赢cpi+gdp的增长速度之和,比如20XX年,cpi=1.6%、gdp=6.9%,那么也就是理财的目标至少要为8.5%.不过她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单纯跑赢cpi,只能保证30年前我们能吃上一斤猪肉,30年后依然还能吃上一斤猪肉,但是并不能跟上这30年社会财富增长的速度。第1页共6页30年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那时候吃上一斤猪肉的感觉可能跟现在吃上一块阿根廷进口牛排的感觉差不多,而现在满大街的人都能每天吃上猪肉,所以显然生活水平是下降了。而作者的理财目标是20%收益,她的意思是最好能跑赢m2增速(m2指的是广义货币,近十年的增速平均为17.22%),这样不仅能保持正常的生活水平,连货币超发的风险都能屏蔽掉。最后,就是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投资偏好,把风险设置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方法很简单,不管投资了什么产品,如果自己寝食难安了,那么还是收一收比较好。不少人选择理财产品,只看见了年化收益率20%,却没注意看见这个产品历史最高亏损值高达60%,光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打。这就跟选择伴侣一样,光看人家妹子长得好看了,却没注意这妹子好吃懒做,邋里邋遢,早晚都要分手的(不过我个人坚持认为女神们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不要拍砖)。宏观意识很多的时候我们过分聚焦特定的理财产品,却忽略了整体的经济形势,就像个人的发展不可能超越历史时代,理财产品也是一样。m2增速20%、人民币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甚至是台湾地震,这些看似跟我们毫不相关的信息都在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民币贬值意味着我们的购买力会受到剥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意味着制造业的原料成本会上升,企业利润缩减,产品价格就会上升,股票形势也会受到影响;台湾生产了全球15%的芯片,地震会影响很多it企业的产品上市速度和成本,那么苹果、戴尔这样的企业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使用三星芯片的厂商优势就会提升,这些都会体现在股票和商品价格上。另外,我们每天看电影,比如最近最火爆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3天就破10亿,相关影视公司的股票都是连续涨停;我们喜欢的商场、超市以及衣服品牌,它们背后的资本我们都可以关注,既然大家都喜欢,那么它们就是有价值的,背后的第2页共6页资本也势必跟着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我们不妨顺手买个股票,沾沾人家的光。如果这些东西我们并不擅长,那么我们可以关注自己熟悉的领域,试着投资一下那些我们熟知的好企业,在细分市场反馈良好的品牌股票是大概率会赚钱的,我们可以同时持有自己企业和竞争对手企业的股票,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不管他们是谁,我们只选择优秀的、有前途的。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跟小叔叔一起聊天,他讲到卖给自己房子的那个房主就是深圳的一个小学老师,她觉得深圳的基础教育可提升空间很大而且自己所在学校的校长教育理念又非常先进,于是她坚信她们小学所在区域的学区房会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