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8 页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热点。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冲破语文教学就篇章讲篇章的狭小格局,语文同人对此多有共识且充满期冀,但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还是议论的多,观望的多,实践的少,可资借鉴的成果少。20 世纪 80 年代,上海市育才中学的段力佩老师曾在语文课堂上试行名著阅读,边读边议,初中阶段读整本《水浒传》,高中阶段读整本《红楼梦》。这在当时的语文教学界是一个开创之举,但是育才经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和推广。郑桂华分析认为,育才整本书阅读方式的本质还是精读、片段阅读,与生活中整本书的阅读有很大的距离,而且这种读法一学年只能读一两本书,阅读量、阅读面也无法满足学生广泛阅读的要求。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大体有两种:一种就是“育才模式”,由精讲一篇篇课文到精讲一本书的一个个精彩章节和片段,本质上还是精读、片段阅读,教学内容和方式高度结构化,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的空间被严重压缩,整本书阅读的特性不能得以充分体现;另一种就是简单的提倡和一般化的结果验收,无过程指导和监控,学生究竟读没读,读得怎么样,无从得知,近乎放任自流的状态。为改变整本书阅读的无序化状态,避免整本书阅读形同虚设,真正发挥整本书阅读的功能,近两年“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呼声愈来愈高,也有不少学校和老师在做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整本书阅第 2 页共 8 页读就是教学干预的无限制加码吗?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是育才模式吗?如果不是,那应该走怎样的课程化之路?谈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有必要先厘清整本书阅读的功能和属性,只有把“整本书阅读是什么”探讨清楚了,找到“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的逻辑依据,才能建构符合“整本书阅读”特性的课程,实施有效教学指导,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益。本文从整本书阅读“是什么”“怎么做”两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对名著阅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一、是什么:整本书阅读的属性定位什么是“整本书阅读”?如果暂时不能给出清晰的定义,不妨把篇章阅读作为参照,在两者的比较辨析中探察整本书阅读的属性与功能。深阅读?浅阅读?整本书阅读与篇章阅读相比较,阅读时间跨度更大,阅读材料更长也更为复杂,那是否整本书阅读就是深阅读,篇章阅读就是浅阅读?并非如此简单。阅读《红楼梦》,问学生: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茶叫,品的酒叫,听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