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地震学避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韩信学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第 5 课《了解地震学避险》教学内容设计而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了解地震前兆,再指导学生在地震时如何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自我保护。目的是引领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困难中的互助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成因,了解地震带给社会和人们的危害和影响,了解地震前兆,提高防震意识。2、能力目标:通过进行防震知识的学习,能正确对待突发地震,学会在突发地震面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合理的自我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让学生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在困难中要学会关爱,学会互动。三、教学重点:防震减灾的正确应对措施。四、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案例,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将学生分组,搜集与地震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幸存者的故事。五、教学过程(一)感知地震,情景导入同学们,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是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汶川、北川地区被夷为平地,六余万同胞遇难,三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那短短的三分钟,无数家园瞬成废墟,无数亲人生离死别,无数孩子成为孤儿……汶川“5·12”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也震撼了亿万人民的心。师:让我们永远记住“汶川”这个伤心地。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地震发生时的情形。(1)师生共同观看地震现场视频。(路面开裂、铁轨弯曲、房屋倒塌、公路断裂、水坝坍塌等)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自由交流。(3)教师小结:地震作为自然界中的自然灾害是那么无情,往往发生于瞬间,在几十秒、十几秒内就将城市和村庄夷为平地,给人类生命财产甚至心灵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那么什么是地震?它有哪些前兆?我们又应该在地震中怎样安全的避险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地震避险》。(二)什么是地震(过渡)师: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地震灾难,但如果我们对这样的灾害有所了解和认识的话,也许很多的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有关地震的知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