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盐碱土的分布及治理情况我国盐碱土的分布及治理情况作者:韩国彪盐土和盐渍化土壤是指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的土壤。而碱土和碱化土则是含可溶性盐较少,但土壤胶体吸附着大量代换性钠,呈强碱性的土壤。这两类土壤在发生上关系密切,而且在利用和改良上有近似的地方,所以统称为盐碱土。我国北方农民所说的碱土往往实际上是盐土、盐渍化土或碱化土。我国的盐土和碱土面积很大,分布很广。据统计,面积有 3-4 亿亩,相当于我国现有耕地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和滨海地区的平原及盆地。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水平很低,而且现在还有大面积盐碱荒地没有开垦利用。因此大量开发利用改良盐碱荒地,是增减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一、盐碱土的形成(一)盐化土的形成除滨海地区外,盐渍土多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成土母质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搬运到排水不畅的低平地区,在蒸发作用下积累到地表,使土壤发生盐化。导致土壤盐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地下水位高含盐的地下水是盐土中盐分最主要的来源。盐分随地下水毛管上升至土壤表层积聚起来是土壤盐化的最主要的过程。土壤盐化与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关系极大。2、气候气候干旱是土壤表层积盐的前提条件。我国盐土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小于 500毫米,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成土过程中产生的盐分没有或者很少被淋溶,底土及地下水中的盐分积累在土壤表层。我国南方由于降雨量多,土壤盐分不断受到淋洗,盐土很少。南方滨海盐碱地是由于海水侵蚀的结果,季节性变化也引起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如华北地区每年 7、8、9 月为雨季,土壤盐分由表层向下移动,而 10 月至次年 6月为旱季返盐期,土壤盐分逐渐上升积聚到表面。山西忻州地区的滹沱河流域的返盐高峰期为每年 5 月及 10 月,就是因为该地六月开始下雨洗盐,10 月无雨开始返盐的原因。3、地形地形与盐土的形成关系密切。我国各大区盐土多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排水不畅的平原区。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如山西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华北平原、东北的三江平原都属于这类地形。(二)碱化土的形成碱土的胶体中吸附着多量的代换性钠,使土壤呈碱性反应。碱化是由于苏打的积累引起的。苏打的来源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有些岩石含有较多的铝硅酸钠,这些钠盐与碳酸相作用形成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