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4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 ) A.生活环境 B.居室环境 C.城市环境 D.人工环境 2. 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 A.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B.198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D.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 年制定的( ) 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 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 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 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 ) A.“能流物复”律 B.“物物相关”律 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宜”律 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 )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6.从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60 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 时期。( ) A.早期限制 B.治理 C.综合防治 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 7. 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 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 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 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 为主。( ) A.治理 B.规划 C.预防 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 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 ) A.1973 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B.1979 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9 年《环境保护法》 D.1986 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 ) A.天然孳息 B.法定取得 C.开发利用取得 D.强制取得 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 A.50% B.75% C.80% D.85% 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